日前,《关于印发〈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的通知》在互联网上发布,这标志着《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在经历了百炼千锤、多轮打造之后正式全面出台。此举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规划?制定该规划的初衷是什么?对物流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
重装出炉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物流标准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这一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以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国际货运代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工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具体工作中,国标委责成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流标委会)牵头完成《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作为物流标委会的秘书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组织相关各方,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者等,构成一个文本的起草团队。经过各部门统一协商、多轮修改之后,递交相关政府部门签发。“至此,《规划》的制定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正式出炉。”戴定一说。
意义重大
在戴定一看来,《规划》的制修订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影响深远。
《规划》首先体现了标准工作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整个物流发展离不开标准化这样一个基础性工作。物流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资源的整合、协作。实施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合作各方的责任落实,对于促进物流运作高效通畅、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在采访中,戴定一着重强调了《规划》的与时俱进性。据了解,《规划》是在贯彻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以制定的,补充完善了基础通用标准,加大了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力度,强调了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规划》存在着一个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定位问题。戴定一表示,从短期看,《振兴规划》对于《规划》发展所规定的期限为3年。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基本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标准体系;在加快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标准宣贯实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